高嘉凰/營養師

自從因為疫情開始全台的三級警戒,所有的學童至9月開學前,將近有4個月的居家暑假。此時家長與小孩可以有比較多的互動同時,是否可以透過家庭教育在餐桌上「翻轉食育」?
根據近兩次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」(1993~1996年與2013~2016年),國小學童的過重及肥胖率已從19.8%上升至26.7%,其對蔬果類與乳品類的攝取量也明顯不足,含糖飲料每日攝取一次的比例也相當高,造成鈣質與膳食纖維也有攝取不足的問題。
因此家長作為餐桌「食育」教育者,對於增進孩童的營養知識與健康促進責無旁貸。與其緊迫盯人看著小孩吃完每一口食物,不如透過實際食材保存製備到調理烹煮過程,用餐時的均衡飲食與餐桌禮儀,到餐畢後餐桌收拾與餐盤清潔等,共同讓小孩一起參與並分擔過程,更能是有效將食品知識、餐飲素養及健康營養之觀念深入於心。
以下觀點分享給家長,讓家長可以翻轉食育:
1. 均衡飲食多樣化:由「每日飲食指南」了解食物分類與建議份量,並透過「國民健康署—我的餐盤」教導孩童,以個人的手掌或拳頭與其使用的碗、杯及盤,了解原型食物的份量概念,使其吃到足夠量且多樣化的蔬菜、水果、全穀、豆類、堅果種子及乳製品等,自然健康營養跟著來。
2. 吃在地、吃當季、吃原型:透過採買食材與製備料理的過程,除了讓孩童知道選用當季當地的蔬果或食材,也了解農業種植與畜牧養殖之碳足跡與永續發展,環保議題與養成不浪費的惜食好習慣。減少提供飲料零食或加工食品作為其獎賞,並以正餐食用原型食物為主。
3. 看懂食品成分與營養標示:透過包裝食品上標示的食品與營養資訊,了解該加工食品成份的組成與其相關營養素的含量。再透過家中就有的方糖、鹽或油,讓小孩在家直接稱重,去了解平常喝的手搖杯飲料的含糖量,加工食品中含鹽或油之份量等,與其背後對健康所產生的負擔。
4. 認知對食品中毒之風險:在調理食品或用餐前後需先洗淨雙手與消毒,料理過程中,了解選用新鮮食材,並將生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,烹調時澈底加熱達70℃。需留意用餐時間,避免餐點於室溫放置過久,剩食需保存於7℃以下。前述的過程中,能讓孩子預防食品中毒從自己做起。
「食育」從日本《食育基本法》中提到「透過各式各樣的經驗,學到食物相關的知識和選擇食物的能力,並培育出能實踐健全飲食生活的人」。因此現在起讓孩童都懂得如何智慧選、健康吃,將食物的選擇轉化「內在的能力」,透過食育的扎根,台灣整體的健康力才能提升。

出處:蘋果新聞網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