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度樂觀自認健康=慢性自殺? 營養師飲食3對策遠離慢性病

by d94320002

根據國健署調查指出國人在健康識能的「自認健康」,不僅樂觀過頭還過度自信,普遍自認醫療資源充足且便利,所以對於預防保健相當不重視。在針對四十歲以上國人成人預防健檢的使用率,十年來僅三成的使用率(遠不及日本與韓國資源使用率的一半),由此可知健保普與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,反而導致健康品質持續下降,國人已經養成習慣不重視健康的生活作息與飲食型態,也有高達六成以上的國人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。

二個風險顯示慢性病風暴正擴大危害

其一為台灣美食蘊含高風險,不僅太油、太甜也太鹹,料理或食品更多隱形油脂、糖或鹽超標,導致台灣成年人每二個人就有一人是過重體位,肥胖人口更甚超過日本及韓國的四倍以上;

其二是台灣老人的不健康餘命太長,資料顯示老人最後餘命之臥床時間長達八年之久。因此在政府完善相關政策或法令實施之前,我們更應該有義務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任。

以下提出幾項飲食對策建議,維持健康遠離慢性病暴風圈:

1. 多喝無添加水:建議每人每日需飲水量達2100~2400cc(以60公斤體重計),可分作6~8次飲用,一天不要攝取含糖飲料超過250cc,也避免依賴添加甜味劑的代糖飲料,讓水量充足幫助體內新陳代謝,不喜歡喝白開水的朋友也可以選擇花草或草本食材(薄荷、菊花、洛神花),不僅不含咖啡因也能沖泡成增添香氣的風味水。

2. 回歸原型食物:所有吃進去的食物,盡可能是看見原型的植物性飲食,因為過多的加工製成,或製程中添加較多的調味料或添加劑,導致攝取了過多澱粉、糖、鹽、油脂或食品添加物。

3. 米食取代麵品:隨著西方或異國飲食的風行讓傳統米食量越少,但是麵包蛋糕等製品除了過敏原之外,也有可能在生產過程中,添加食品添加劑及過多糖與油脂,或在餐點製作時使用過多醬料與調味。米是完全無過敏原,台灣米的香氣十足口感也好,是不需要添加任何調味就能簡單煮,因此建議每天主食類多吃半碗到一晚的米食。

呼籲政府應從小開始注重加強食育政策,讓小孩透過學校的營養午餐,能學習的健康營養飲食觀念。除了讓自己正確如何選如何吃,也回去教導與伴隨食材購買者,能有更健康的採購清單。養成與家人能在每日休閒時一起運動,放假的休閒活動減少3C使用,盡量別待在冷氣房當個追劇的阿宅,多一些戶外探索活動、體能運動或騎腳踏車等活動,不僅可以促進家人健康,也可以促進人與人的感情連結!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